與現今的華語音樂相較
十幾年前的市場(狹義的指供給方)環境
和消費環境似乎才經得起多元文化
雖然現在的我們口口聲聲讚揚自由民主的可貴
但我觀察不出「多元文化」有什麼內涵與其論述
口號喊得震天價響
一旦細究全是空泛
這比教條示的「有限制自由」更悲哀
而且社會教導人民必須更冷漠的看待發生在周遭的潛移默化事物
生存的目的與手段漸趨混淆難辨
解決「經濟問題」就只能救贖「基本面」
許多諸如文化塑造或資訊傳播等要花費幾十年方能收其成效者
就被一群勢利與短視的掌握權力之人
憑著個人或集團一己好惡
侵蝕業已脆弱的台灣文化本體
他們得到的好處絕對累積成為惡果
是你我及後代必然承擔的惡果
其實我們可以關心台灣更多
永無止盡的對立與虛耗
島嶼勢必「空洞化」
各行其事的「假文化」與「假文化人」維護自我
彼此平行在文化平台上
倘若垮台
死傷的皆為自己人
這樣又有何好處呢?
多元文化不是單純容納小眾或正名而已
需要從「非考慮經濟效益」出發
並且持續多年的致力方可創造欣欣向榮的「龐大經濟面」
這等問題我已思考多年
那「曙光」仍舊未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