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20

畸零

 

 

而我們妥協的是?

 
隨著年齡的增張,慢慢的,「妥協」滲入我的生命。
 
我不若青年時的莽撞,但唯一不變的是對所喜愛音樂的執念。
 
市場已經不是風向球了,雖然年輕的世代依然能自市場接觸資訊,然其不同於過去的癥結在於:自由經濟與其枝椏過度繁榮,恐怖混沌的世界難以參透。
 
我們的秩序在哪裡?
 
幾些年前我所執著的問題點,現在我選擇性的包藏在心中;這絕非消極忽略它的存在,而是它的存在就是一種客觀狀態,沒有對與錯,更沒有批判它的絕對必要。
 
今年我買了幾張少數能在台灣代理發行的專輯,也許就我所聆聽的喜性而論,沒有太大的收藏必要,購買的原因別無他,只為了享受能在台灣唱片行(是博客來吧!哎)擁抱實體的感受。
 
我母親從我國中時代就開始唸我不要一直買唱片唱片那麼多幹什麼,可是她不知道我從以前能夠在唱片行而現在只能透過網路或跨海訂唱片的那種感受。
 
兩種感受也是這現下市場帶給我的影響,所以我何以用如此嚴厲的力道批判它。
 
由於資訊超載,所以我們必須更謹慎小心的善待耳朵,而我善待它的方式之一便是偶爾聽一些很粗糙的音樂,如此一來才能洞察其與精緻音樂的差別。
 
這其中隱含了一個伏筆:粗糙音樂是什麼。它的定義很廣,可能是純粹流行取向的音樂,可能是無任何成本的窮音樂人的音樂。這兩種的區別是,前者根本就是要賺你的錢,而且讓你服膺他或她卻渾然不知;後者則是讓你了解什麼是原型,如同你身旁的親人朋友同事陌生人,每個人都有他的特質。
 
我很慶幸自己自八零年代末、九零年代初的聆聽過程沒有中斷過,因此我了解R&B從市場退離的形而上緣由。
 
這很哲學性,只能歸納而無法演繹。
 
現在的市場已經沒有R&B了,甚至我認為它的下次出現很可能完全換了個面貌與內涵,因為它會被市場人為操縱,好比台灣的政治場域,藍綠已非那單純顏色云云。
 
人只能選擇或被選擇,至於灰色地帶,置於心中妥協,是否較為適妥呢?
 
我很想從市場中發覺R&B的美好,可惜我只能從獨立品牌體會得到。
 
我沒有背叛初衷,R&B對我而言就是不可離棄的偏執,這點我不能妥協。
 
如果我能從現有市場找取分享元素,我怎會捨近求遠,虐待自己的耳朵,也不會堅持從混沌世界挖掘出R&B它仍舊存在但它確實已妥協的價值。
 
倘若我昧著良心介紹已被妖魔化的披著R&B糖衣的吸金(睛)音樂, 我就是背叛我的初衷。
 
我們還有很長的人生要走,在非黑即白這容易對立的人類現實運作體系下,面對這世界都必須有應對的身段,否則過度堅持會對自己造成程度不一的傷害。那些絕對不能妥協的部分是什麼,每個人應該都要在某個時候認清。
 
請以行動購買獨立唱片,別讓商業化過頭的東西侵擾我們喜愛的音樂,那些被迫以社群形態生存的音樂人,才會有力量對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