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16

【The Story of Erykah Badu (11/13)】美麗新世界

 
美麗新世界


You can say my religion was art if I had too choose just one…I think I always live in my head, more than out here in the “real” world.
——Introduction,
《New Amerykah Part Two (Return of the Ankh)》



一張自省的專輯,《New Amerykah Part Two (Return of the Ankh)》。

2010年,Erykah Badu生完Mars一年後,她又回到Electric Lady母體,進行未完成的專輯工作。

相對於《New Amerykah Part One (4th World War)》的艱澀,Erykah Badu是如此有意圖,想把《New Amerykah Part Two (Return of the Ankh)》建構成自傳似的,作為她人生屆此階段的總結。

如本段一開始Erykah Badu所言前段,她寧可將自己的生命表現,稱之為藝術。什麼是藝術?人們看得懂、聽得懂,可以毫無障礙、直接感受的事物,是藝術;那麼,看不懂、聽不懂,教人摸不著頭緒的事物呢?如果人們願意花錢買票排隊欣賞「梵谷展」,又有什麼理由不去瞭解《New Amerykah Part One (4th World War)》的「藝術」呢?

Erykah Badu當是明白上一張專輯的各方反應,現實上也必須稍微考量聽眾的接受程度,《New Amerykah Part Two (Return of the Ankh)》很自然的從Erykah Badu的「感性」出發,希望在追求藝術之餘,兼顧它的實用價值——愉快聽歌!

再提醒一次,聆聽這兩張專輯時,必須將專輯內頁擺在一旁,隨時翻閱裡面的圖片。

以專輯封面論,顯而易見的,兩張專輯都是人頭像,仔細端詳後,大有文章。

《New Amerykah Part One (4th World War)》的Erykah Badu腦袋裡,裝了一堆硬邦邦的東西,金錢、酒瓶、電腦、新生兒、手拷、抗爭手勢、暴力搥打、水災……;Erykah Badu本尊是肉體,持起雙手,對抗漆黑的外在世界。

《New Amerykah Part Two (Return of the Ankh)》的Erykah Badu腦袋裡,裝的則是一個扶著樹的女人(應該是她本人),而Erykah Badu本尊穿上了機器外衣,外頭是一片美麗境界。

再一次,Erykah Badu所言後段可幫助理解。

什麼是美麗新世界?Erykah Badu把她的想法告訴了同一批製作人,Madlib、Shafiq Husayn、Karriem Riggins、9th Wonder,新加入的Ta'Raach,以及老友James Poyser。這張專輯的製作人選大致底定。

又得說回Underground Hip Hop。

Underground Hip Hop對於黑人音樂的貢獻,目前尚無定論,但可以確定的是,熟稔於Underground Hip Hop製作的音樂人,他們從小就是黑人音樂黑膠玩家,有十足能力將過往音樂的型態、內容或意義,精準移植到手中的案子。

許多人都認為,《New Amerykah Part Two (Return of the Ankh)》才是Erykah Badu的音樂。然而,這兩張專輯的製作人幾乎相同,也幾乎是同一段時間,同樣那幾個地點所創造、錄製而成,為何聽起來的感受竟會有些許差異?

說穿了,都是流行音樂空洞化惹的禍。

曾幾何時,「我們聽到的,已經不是我們聽到的」,如同Erykah Badu身處的世界與她腦中的世界,誰才是「真實」。

Underground Hip Hop之所以冠上「地下」之名,明眼人一望便知,問題是,是哪股勢不可擋的龐大力量,將Hip Hop割裂成上下之分。或者,為何Underground Hip Hop甘願出走Hip Hop麾下,撰寫它的劇本。

二十幾年前,Hip Hop本來就是被壓抑的音樂,只不過它找到了它的出口,巧的是,這出口也是它的壓抑場域——街頭(Ghetto)。

九零年代,街頭音樂逐漸風行,以白人視野與喜好所建立起的流行音樂,哪會放過Hip Hop這棵搖錢樹!1998年,具影響力的Billboard排行榜,將Hip Hop與R&B納入同一份榜單,從此,街頭音樂不再街頭,而真正的和白人世界「接頭」了。

我曾經寫過:「1987年,那時的HipHop正試圖成為市場可能的選項之一,而當時美國白人或美國以外的世界,Disco、Funk、Soul與R&B,是他們既存的黑人音樂印象。如同黑人人權史,從「被接受」到「被承認」,Hip Hop尚有好大一步要走。在此之前,黑人音樂(Hip Hop與R&B)仍舊處於整個『Black』範疇,以具公信力的Billboard榜單為例:
1973至1982年,榜單名稱是『Hot Soul Singles』;
1982至1990年,榜單名稱是『Hot Black Singles』;
1990至1998年,榜單名稱是『Hot R&B Singles』;
1998至2005年,榜單名稱是『Hot R&B/Hip-Hop Singles & Tracks』;
2005至2009年,榜單名稱是『Hot R&B/Hip-Hop Songs』;
2009至今,榜單名稱是『R&B/Hip-Hop Songs』。
1990至1998年,R&B在Billboard的分類保有獨立名稱,1998年至今則與HipHop合流(但Billboard仍保有Rap榜),當然更久以前的R&B,被Soul管轄了十年。HipHop與R&B的第一次交融可說是水到渠成,二十一世紀後的第二次交融顯得粗魯造作……」

2000年,白人音樂還能夠跟黑人音樂相抗衡,爾後,盡是Hip Hop與R&B統治的天下。

2001年,OutKast的單曲〈Ms. Jackson〉、Joe與Mystikal的〈Stutter〉、Jennifer Lopez與Ja Rule的〈I'm Real〉,拿下Billboard流行榜冠軍。

2002年,則是Ja Rule與Ashanti的〈Always on Time〉、Nelly的〈Hot in Herre〉、Nelly與Kelly Rowland的〈Dilemma〉、Eminem的〈Lose Yourself〉。

2003年,除了Clay Aiken以非黑人音樂拿下兩週冠軍之外,其餘都是Hip Hop或R&B單曲;
2004年更誇張,沒有任何一首非黑人音樂冠軍曲。

2005年開始有些轉變。演唱Country的Carrie Underwood以〈Inside Your Heaven〉擠上了一週冠軍,另外,白人女子Gwen Stefani憑著Hip Hop界明星製作團體The Neptunes力作〈Hollaback Girl〉,搶到四週冠軍。

2006年,場面仍由Hip Hop與R&B全面掌控,這年有十九組歌手或團體的單曲登上冠軍,其中,Justin Timberlake與Fergie兩位白人包裝成Hip Hop曲風,Daniel Powter與Taylor Hicks則開出白人音樂大紅盤。

2007年之後,那些冠軍單曲型態已經「客製化」了。唱片公司懂得聽眾的口味(或者,那麼多年累積下來,唱片公司早把聽眾洗腦了),因而推出大量讓人分辨不出是Hip Hop還是R&B的「Hip Hop單曲」。這種單曲早在九零年代就已零星出現,2000年以後,「跨刀」終於成為一項利器,打進前十名的單曲,好多都是這種固定模式。

包裝成Hip Hop的Hip Hop,究竟它的內含是什麼?當現代人仍舊將2Pac、The Notorious B.I.G.掛在嘴邊,把他們當作Hip Hop的代表人物時,是否思考過,他們去世將近十五年,是否該找個檯面上、還活著的人,取代他們而為這個時代的Hip Hop象徵或圖騰。

現在的Hip Hop缺乏讓人印象深刻、足具代表性的指標人物。Flo Rida?B.o.B?Lil Wayne?好像名氣不夠大、成績不夠響亮。Snoop Dogg?Eminem?50 Cent?Jay-Z?他們已高高在上、出道已久,老到可以交棒了。Black Eyed Peas?怎麼看也不像。

Hip Hop哪裡去了?

九零年代,Underground Hip Hop在全美遍地掘起。由於Hip Hop受到市場的注意,即將以「金錢符號」操作,一大群有先見之明的音樂人先後出道,極盛年是1993年。他們以不倚靠大廠牌、不打入排行榜、出版獨立唱片的手段,漸漸與時興的Hip Hop,如Suge Knight的Death Row唱片集團、Master P得No Limit唱片集團、Puff Daddy﹝P. Diddy﹞的Bad Boy唱片集團,區隔開來。

這些始終在Underground Hip Hop界打滾的的優秀分子,洋洋灑灑就是好大一串,他們通常組成集團或團體出擊,有點像是近期韓國音樂的方式,而且各自出擊是家常便飯。除了De La Soul、Pharcyde(Imani、Bootie Brown、Slimkid3、Fatlip)與A Tribe Called Quest(Q-Tip、Phife Dawg、Ali Shaheed Muhammad、Jarobi White)等八零年代興起的超級大團為人熟知外,還有以下:(注:前面集團或團體名稱,括弧裡面是前後任成員;在流行榜上,他們的名字不容易出現)

Athletic Mic League(Sonny Star、Texture、Buff 1、Vital、14KT、Grand Cee、DJ Haircut);
Binary Star(One Be Lo、Senim Silla);
Blackalicious(Gift of Gab、Chief Xcel);
Boot Camp Clik(Buckshot、Smif-N-Wessun、Heltah Skeltah、O.G.C.);
CunninLynguists(Kno、Deacon the Villain、Natti、Mr. SOS);
D.I.T.C.(Lord Finesse、Showbiz and A.G.、Diamond D、O.C.、Fat Joe、Buckwild、Big L);
Freestyle Fellowship(Aceyalone、P.E.A.C.E.、Mikah 9、Self Jupiter、J. Sumbi、M.D. Himself、Spoon);
Hieroglyphics(Casual、Del tha Funkee Homosapien、Domino、Pep Love、A-Plus、Opio、Tajai、Phesto、Toure、Snupe、Mike G、Jay-Biz);
Jurassic 5(Akil、Zaakir、Mark 7even、DJ Nu-Mark、Chali 2na、Cut Chemist);
Living Legends(Sunspot Jonz、Luckyiam PSC、The Grouch、MURS、Scarub、Eligh、Bicasso、Aesop);
People Under the Stairs(Thes One、Double K);
Perceptionists(Mr. Lif、Akrobatik、DJ Fakts One);
Slum Village(T3、Illa J、J Dilla、Baatin、Elzhi);

此外,如Killah Priest、Ras Kass、Freeway、Mos Def、Cappadonna、Hi-Tek、Talib Kweli等人,則是以一己之姿在Hip Hop界打滾多年,後來向Underground Hip Hop靠攏的代表。

所以,「我們聽到的,已經不是我們聽到的」,從傳統東西南北岸系統出身的Rick Ross、T.I.、Ludacris等Hip Hop線上紅人,他們的音樂與Underground Hip Hop比較,雖然兩者的表達方式都是「說」與「唸」,然而最大不同的是,Underground Hip Hop散發著街頭初衷。他們的音樂錄影帶總愛在街頭取景,以最前衛的穿著與裝扮,最具獨立思考的音樂,相互競爭,並取悅那群專注在Underground Hip Hop的人們。他們的想法,實際上與二十年前沒什麼不同,只不過Hip Hop把「Hip Hop前衛」奉為圭臬,Underground Hip Hop把「Hip Hop音樂」玩得更精緻罷了。(注:2010年年中,Rick Ross找了Erykah Badu合作他的專輯單曲〈Maybach Music III〉,同時回贈〈Window Seat〉的混音版給她,這兩首歌曲有它的意義,上一次Erykah Badu有如此之舉,遠在2007年,Pharoahe Monch以及Wu Tang Clan的專輯單曲)

Eryakh Badu與Underground Hip Hop的結合,單單以這兩張專輯而言,是一種很大膽的嘗試。在沒有把你心中以為Erykah Badu是Neo Soul代表人物的刻板印象卸除之前,Underground Hip Hop的精神是無法「昭然若揭」的。

《New Amerykah Part Two (Return of the Ankh)》聽起來比前張專輯輕鬆、容易,讓人們以為Erykah Badu重回Neo Soul懷抱,無奈的是,Erykah Badu已經變了,她現階段只想作自己的音樂,利用Underground Hip Hop的技法與視野進行探索——感性歌曲仍然飽含著理性血液。

複雜又混沌的時代,有人聽得見血液流動的聲音嗎?那深埋的Hip Hop沉寂許久,藉由Erykah Badu的演繹,得以掀起新波瀾嗎?

這就是她在〈Window Seat〉音樂錄影帶裡所作的陳述:重回John F. Kennedy死亡現場,鏡頭之前,她赤裸裸的被暗殺,Dallas警方也依照Erykah Badu的劇本配合後續演出,罰了她五百美金並得緩刑六個月。

好一個美麗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