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31
【再訪天際】Michael White - Fatima's Garden
我在當出版社編輯的時候,買了不少Impulse!、TOSHIBA EMI出品或誠品音樂進口的爵士復刻盤,像是Donald Byrd、Leon Thomas、Jimmy Smith、Alphonse Mouzon、Ronnie Foster、Eddie Henderson、Ronnie Laws、Caesar Frazier、Charles Earland......等等,因為價格便宜,這一堆摻雜著我聽不太懂的爵士音樂,有的只聽了一、兩遍就放在收藏架裡,但大部分我還是會幾年之後再拿出來複習,盼望因為年齡增長添點新收穫。
忘了究竟何時接觸到小提琴名家Michael White的音樂,上次聽他的首兩張專輯《Pneuma》、《Spirit Dance》和高峰之作《The Land of Spirit and Light》已是4年前的事,本篇是再延伸(詳【天際】Michael White - The Land of Spirit and Light);雖然小提琴很常出現在各式音樂作品裡,但它通常都是配角,Michael White傾一生之力,也出不到10張專輯,可見拉小提琴的人,除非你的腦子裡非常具有想像能力,否則該如何在高手如雲的爵士舞台上展現巧妙之處?
《The Land of Spirit and Light》僅有7首歌曲,前3首是〈The Land of Spirit and Light〉三部曲,鋪陳之後,最為突出的〈Fatima's Garden〉以10分多鐘的姿態擺在聽者的感官之前;與Michael White往來緊密的是Sun Ra和Pharoah Sanders,因此可以推測出這類跑到宇宙裡找靈感然後回到地球彈奏唱出來的歌會是哪種天外飛來的感覺,並且在Cecil McBee(不是日本少女服飾牌)的貝斯、Prince Lasha的多樣吹笛等構思下,體會如何將Michael White的小提琴聲拉抬至主角位置。
Michael White已離世近2年了(上次寫他時他還在世),現在再聽他的歌還是很震撼,網路上找到的〈Fatima's Garden〉還然是配上日本松竹新浪潮導演吉田喜重《秋津温泉》的畫面,一起感受此曲的魅力吧(強烈建議於夜幕低垂時分用耳細品)。
2018-08-30
【30年了】Al B. Sure - Oooh This Love Is So
記得當時年紀小,在余光《閃亮的節奏》聽到Al B. Sure的名曲〈Night and Day〉MV時,簡直驚為天人。
《閃亮的節奏》是個如實呈現美國排行榜的節目,短短半小時要播好多MV,各種曲風都有,裡頭內容跟現在流行樂的單調乏味是完全兩回事(美國退步了嗎)。
余光好像把Al B. Sure翻念成「艾爾比修爾」,我跟我姐在電視前笑了半天,但這名字也確實讓我牢牢記住了他。
在卡帶盛行的年代,Al B. Sure的專輯是很難入手的,買到飛碟唱片的代理盤時,光是成就感就能讓我樂上好一陣子。
《In Effect Mode》整張都迷人,性感不在話下,二十歲的「艾爾比修爾」呈現黑人骨子裡的騷勁,尤其啊,下面這首沒有成為主打歌的〈Oooh This Love Is So〉,聽那懾人開場、前中段呢喃自憐,到最後的放手一搏,對於小朋友的我,耳朵奇癢無比,怎麼會有那麼恐怖的歌啊,聽聽去~
《閃亮的節奏》是個如實呈現美國排行榜的節目,短短半小時要播好多MV,各種曲風都有,裡頭內容跟現在流行樂的單調乏味是完全兩回事(美國退步了嗎)。
余光好像把Al B. Sure翻念成「艾爾比修爾」,我跟我姐在電視前笑了半天,但這名字也確實讓我牢牢記住了他。
在卡帶盛行的年代,Al B. Sure的專輯是很難入手的,買到飛碟唱片的代理盤時,光是成就感就能讓我樂上好一陣子。
《In Effect Mode》整張都迷人,性感不在話下,二十歲的「艾爾比修爾」呈現黑人骨子裡的騷勁,尤其啊,下面這首沒有成為主打歌的〈Oooh This Love Is So〉,聽那懾人開場、前中段呢喃自憐,到最後的放手一搏,對於小朋友的我,耳朵奇癢無比,怎麼會有那麼恐怖的歌啊,聽聽去~
2018-08-14
逃避慣犯
人,
到了某種年歲會不禁忖度某些事,
現在的我,
近期思索的是,
人生該充滿挑戰或者平穩如死水。
當然,
我無法得出一個考慮得當的結論,
再怎樣都會出現橫衝直撞的不確定。
其中一個考慮層面是:
如果我真的做出選擇,
後悔的成分會有多少?
有人說凡事不嫌老只嫌晚,
也許我到了該安定下來度日的年歲,
而我卻每每不願生命在無聲無息之中告終,
至少應該做出什麼決定來豐饒生命、了無遺憾才對。
但我沒辦法拋下舊的一切迎向新的一切,
我的一切總有一旦捨棄便無法復原的部分。
人生是不斷逃避的冗長過程,
逃避貧窮、逃避寂寞、逃避飢餓、逃避社會……乃至逃避人生。
當我興起逃避的念頭,
自然想找到出口或對象,
可是,
不確定又會拉扯著我的判斷與決定,
直到懵懵懂懂發覺自己逃了出去。
逃出之後,
逃出本身成了新的問題。
人生極度容易在這循環之中流逝,
直到時間不再召喚了,
方休。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