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3

【懷抱】Will Jordan & E. Jones - Be Good / Black Milk - DiVE




與其說太多的東西超過我們的想像,不如說太多的東西不如我們的想像。
  
R&B到底式微了沒?假如是,還能從哪裡找到倖存者;假如否,它與HipHop的分野又在哪? 

當台灣音樂製造者和寫手灌輸聽者「這些你們聽到的東西就是R&B」時,我彷彿活在平行世界,看著定義逐漸改變。  

最初的R&B是黑人創作與創造的,這話可以輕易理解,只是,現代英美樂壇,早已沒有足以成為代表人物的R&B新寵,缺乏說服力的現狀、黑人音樂的論述不在黑人之手,面對如此荒謬的現象,大家居然無動於衷,甚至一股腦推崇包裝R&B糖衣、僅沾得上邊的歌曲與歌手,我不知道這到底在流行什麼。  

William Jordan和Eric J Jones,在疫情肆虐的當口,以Will Jordan與E. Jones聯名,於10月分發表合作EP《Be Good》。  

這張EP和去(2019)年已是HipHop中生代製作人的Black Milk同是EP模式的作品《DiVE》一樣,都是黑人對於自身文化歷程的揣摩,意即,在HipHop擁有R&B詮釋權的此時此刻,如何就他們容易見光的名聲,「偷偷」將R&B重值人心。  

《Be Good》和《DiVE》,唱的是R&B,是黑人的文化表現,讓我覺得有回到過去年代的感動,可是當我換個位子思考,卻發覺以這兩張EP為例的R&B,與現代人認為的R&B完全不同,更糟的是,這兩張EP是由不折不扣、沾滿HipHop色彩的音樂人所創作。 

可惜,這種R&B注定失勢,全世界都不聽黑人唱的R&B,改聽韓國人唱的,改聽J.Sheon、Karencici、∅ZI、LINION、9m88、吳卓源等人唱的,渺小的我,已經無法再為黑人辯駁什麼了。

 

2020-05-26

【七十】Philip Bailey - Love Will Find a Way



40年,是怎樣一個概念。

如果你未滿40歲,是害怕它,或者期待它。

如果你正好40歲,現下感覺如何。

如果你已過40過,是滿懷惆悵自覺一事無成、反之,抑或懵懵懂懂。

距離第一張個人唱片發行時間已經36年,Philip Bailey,這位Earth, Wind & Fire的永遠主唱,在2019年還能夠繳出完整的專輯作品而且與時俱進,是件絕對不容易的事。

許多老歌手,別說是30年,連20年後的單曲都顯得時不我予;正所謂過時是歌手的最大敵人,同樣是在1983年發行第一張個人專輯的Johnny Gill,如同Philip Bailey,接連在事業高峰十餘年後,以Still Winning(2011年)、Game Changer(2014年)、Game Changer II(2019年)這3張專輯自我比對,逼得我們老歌迷不得不懷念1990年那張毫無疑問是R&B樣板的Provocative

唱片封面以Wesley Snipes的電影海報Blade為藍本(誤),Love Will Find a Way這個主題延續了Philip Bailey對世間的關懷暖度,專輯表現卻與過往作品有所不同:既非初期擅長的放克/靈魂基調,亦非中期之後的爵士為本。我們不妨把這張唱片視作Robert Glasper的Black Radio系列外傳,也就是我大約十年前便已強調的新種爵士,而令我佩服的是,Philip Bailey以69歲之齡,居然能夠接受晚其至少一個世代的音樂概念,更佩服的是,環球唱片敢發行與市場如此格格不入的異數,一切盡是感激。

Love Will Find a Way有翻唱也有新曲,有流行也有非典型。或許將之視為Philip Bailey最後一張專輯,聽者對於琢磨專輯內容會有不同感受。

而我個人就合作對象聽下來的想法是:與Bilal是傳承、肯定,與Robert Glasper是對張、對抗,與Christian McBride是重逢、感激,與Will.i.am是重逢後的舒泰,與Casey Benjamin是陷入、迷戀,與Chick Corea是熟悉、問候,與Christian Scott、Kamasi Washington、Kendrick Scott、Derrick Hodge是提攜、珍惜,與Harvey Mason Jr.是情誼、期望。Love Will Find a Way是新舊聽者都能夠接受的極大值,沒有太多獨立音樂的孤高感,更不是流行樂的無感大堆頭,所呈現的無非是老生常談:黑人音樂是廣袤無垠的宇宙,沒有任何人為的藩籬,如星球之對撞,盡是即興,盡是新意。



早在Love Will Find a Way之前,2017年,貝斯手Nathan East的Reverence專輯裡,已收錄了Serpentine Fire一曲,即是Philip Bailey跨越自我時空的想像與行動;原來是Eric Clapton和Phil Collins等友人的試驗版本,與Earth, Wind & Fire的正式版本略有差異,後來在Patti Austin那邊翻到這個「材料」,然後再和Earth, Wind & Fire幾位團員重新混製,最後就是我們現在可以聽到的Serpentine Fire

Phil Collins與Philip Bailey,是同年齡的摯友,兩人合作的Chinese Wall(1984年)在當時是一張可能接近經典的前衛之作,畢竟那個時代的中國,是西方世界難以想像的神秘。

如有興趣,Earth, Wind & Fire的團長Maurice White,2016年過世的他,唯一一張單飛同名專輯Maurice White(1985年),不妨找來聽聽,作為回顧Philip Bailey的素材也不錯。

2020-04-24

【點狀】Kandace Springs - The Women Who Raised Me


歷經了Soul Eyes(2016年)和Indigo(2018年)兩張專輯,2020年,Kandace Springs以大牌音樂人每2年提交新作之姿,藉由翻唱女性前輩名作The Women Who Raised Me,突破個人音樂理念界線。

其實Indigo是個異數,在Blue Note唱片底下,Karriem Riggins居然能夠擔綱這張唱片絕大部分的製作,此舉遙遙呼應2003年HipHop掌旗官Madlib的Blue Note名作Shades of Blue,同樣展現Blue Note海納百川之胸臆。

我很喜歡Kandace Springs在Indigo的表現,以其Jazz身分加上Karriem Riggin的流行音調,忽然我又想起Common的鉅作雙部曲One Day It'll All Make Sense(1997年)和Like Water For Chocolate(2000年)。

時間過得真快。

黑人音樂的優勢就在於什麼都可以熔在一起,The Women Who Raised Me的路線比較貼近Soul Eyes,但又不比它的學院味道,即使這兩張專輯都是老牌猶太裔白人貝斯手出身的Larry Klein之意志展現製作。

The Women Who Raised Me不只是張翻唱佳作(呃,除了唱壞的Killing Me Softly With This Song),而且是「拉攏」許多新舊樂手的傑出示範。先看看名單:

https://www.discogs.com/Kandace-Springs-The-Women-Who-Raised-Me/release/15041298

專輯的穩定度很高,原因在於Larry Klein只用同樣樂手班底來襯托Kandace Springs的嗓音與那些與她合作的新舊樂手,讓彼此在同一處擂台上比劃比劃,當然囉,我個人還是有私心的:Christian Scott愛將、年輕長笛美女Elena Pinderhughes的2首歌曲對我而言是很甜美的;而與Norah Jones合唱的Angel Eyes,是專輯裡最長的一首歌,起承轉合,恰到好處,我也同樣喜歡;I Put a Spell on You一開始便以憤恨出場,值得玩味(但David Sanborn吹的薩克斯風使我想起也玩起薩克斯風的武田真治);What Are You Doing the Rest of Your Life讓我忍不住repeat了好幾遍,究竟為什麼?

先講結論,這個世界沒有女人是不行的!



2020-04-21

【EPing】Tank - While You Wait / Kenneth Whalum - Beautiful Ending

Tank和Kenneth Whalum看似不相干的兩人卻在新型肺炎期間分別發表了小而巧的EP。

這次Tank洗盡鉛華,唱回比他20年前更像R&B的復古情調,用簡單又誠摯的表達方式,稀釋了防疫帶來的隔離孤寂;而Kenneth Whalum則不同,總是以幾曲幽魂式R&B領人入空靈的他,這次的作品依然呈現極冷樣貌,如實反映了隔離孤寂。

都是很美的作品輯。



2020-02-20

【憶友】Jeff Ramsey - My Best


今(2020)年2月初,距離Kobe Bryant驟逝約莫兩個星期,忽然得知Jeff Ramsey因病辭世,此一消息比起Kobe Bryant事件,讓我更為感傷。

Jeff Ramsey唯一一張個人專輯是2009年的《My Best》,如今彷彿呼應了他的歌手生涯,他少數問世的歌曲幾乎都在這張專輯裡。(或者出現在合輯大師James Day作品裡,《My Best》亦收錄一曲)

2009年是R&B死寂的年分,Maxwell睽違8年的專輯《BLACKsummers'night》和單曲〈Pretty Wings〉是該年度僅剩的活水,絕大多數的真實R&B已經潛入獨立樂界,或者苦等不到一紙出版合約,如Jeff Ramsey的《My Best》,唱片甚至連流水編碼都沒有,顯見R&B正在重整階段,直到過幾年後的Trap和PBR&B開枝(未散葉)後,才延續了它的市場生命,以及近期大量年輕黑人創作的未命名獨立音樂,但,舊有的R&B形貌從2010年後已經模糊,更別說現在台灣人老是愛說誰或誰做的音樂是「Neo-soul」的那個Neo-soul,殊不知美英黑人早已將Neo-soul拋到腦後,因為會做Neo-soul的人不是隱居山林或者「不」作馮婦。

Berklee College of Music出身的Jeff Ramsey,延續了傳統R&B的溫暖路線,假如幸運一些,他會像2004年加拿大創作歌手Ray Robinson獲得環球唱片青睞的那張《What It Is》專輯(也是一片歌手),能見度會稍微高點。《My Best》可以視為Jeff Ramsey傾力之作(因為僅一張專輯無從比較),除了偶爾讓人想起Ronald Isley或Macy Gray的嗓音,其最大特點是聲音部門的編排;後來他退居幕後擔任其他歌手嘉賓,回到業界或母校教起他擅長的和聲與歌唱技巧(不局限在黑人音樂),都是貢獻所學。

Jeff Ramsey和Kobe Bryant的去世,對於我的人生都有些意義,前者與我的連結是擁有實體CD和FB好友,後者則是曾入手至今唯一一雙愛迪達Kobe球鞋。

顯然Jeff Ramsey對我的影響更大。

Jeff Ramsey親自發布的FB訊息停在2020年1月,這個星期拿出他的CD重聽,感覺頗多。

Jeff Ramsey放在個人經營的YouTube的CD發表會,十年下來只有少少的幾千次閱覽:






嘉賓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