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01

【極光】Michael Jackson & Teddy Riley

 
 Michael Jackson的死,對我來說沒有多大的震驚。
 
 如果Michael Jackson仍活著,他只剩幾個價值:
 1. 媒體操弄的對象;
 2. 過氣並販賣剩餘價值的一代巨星;
 3. 演唱會超級吸票機兼理財鈔票碎紙機;
 4. 內涵與張力急遽下降的音樂表現。
 
 對於台灣人,Michael Jackson還多了點趣味--印度麥可。
 
 太多的負面新聞與消息,造成人們對於Michael Jackson的「死亡」獻上過度緬懷;然而,平時有誰對Michael Jackson關心?射個比方,如果甲被朋友冠上「你好像Michael Jackson」的封號,甲的當下反應是高興抑或避之危恐不及?
 
 為何一堆「你、我、他」張起「死者為大」、「漂白釋疑」等等至高無上旗幟,藉此凝聚一股混沌力量,彷彿所有人始終都對Michael Jackson保持正面評價,矛盾地對抗那些可能原本也對Michael Jackson的負面感受多過正面感受的「你、我、他」的「自己」。
 
 都是因為Michael Jackson驟然地以一介屍體公諸於世,讓Michael Jackson的死而復生平添諷刺。
 
 那個只活在我們記憶中的完美Michael Jackson,與死掉之前臭名滿天下只剩舞台魅力的Michael Jackson究竟是不是同一人?
 
 還是說,「你、我、他」根本不是同一人,而只是隨著Michael Jackson死去而「參一腳」的廣大結構體的一分子呢?
 
 Michael Jackson的事蹟與傳聞就讓它逕自紛紛擾擾,在我心裡,Michael Jackson的死為我的黑樂生命增添了一個新想法,沒有太多的感觸只因Michael Jackson已無法再給世人任何悸動與漣漪,他無法翻越身為巔峰的自己。
 
 死後的一味歌頌與翻案,是「最沒有必要之惡」。
  
 
---
  
 
 Michael Jackson的專輯《Bad》是他的人生插曲。
 
《Bad》之前與之後的Michael Jackson,唱的都是黑人之歌,也就是說,在Michael Jackson正式發行的所有專輯中,《Bad》是一張沒有黑味的專輯。
 
 在Michael Jackson的生命象限劃兩道弧線,《Bad》之前是「未來」,之後是「過去」,它的整體音樂成果的軌跡是:
 
 
 Best  Good  NotBad  Uhmmmmmm....
 --------------------------------------------------
     * Got to Be There (1972)
    * Ben (1972)
   * Music & Me (1973)
  * Forever, Michael (1975)
 * Off the Wall (1979)
 * Thriller (1982)
 ~~~~~~~~~~~~~~~~~~~~~~~~~~~~~~~~~~~
 * Bad (1987)
 ~~~~~~~~~~~~~~~~~~~~~~~~~~~~~~~~~~~
   * Dangerous (1991)
         * HIStory (1995)
         * Blood on the Dance Floor (1997)
              * Invincible (2001)
 
 
 「過去」的Michael Jackson,是正黑軍,無論是膚色或音樂,乃全然的黑;黑得澈底,是一顆卓然傲世的黑珍珠。
 
 而「未來」的Michael Jackson,借用正黑軍力量,指揮著同胞,手持漆上黑色的盾牌,欲重登黑色之巔,但他卻沒有想到,人們早已將他視為泛音樂界的指標,《Bad》裡頭的音樂一再證明這位音樂奇才是跨族裔的,就算「再黑」,也必定被「漂白」。
 
 換別的角度推想:《Bad》之前與之後的那兩張專輯,分別是1982年的《Thriller》與1991年的《Dangerous》,《Bad》正好夾在這10年之中;而這10年,也正好是Michael Jackson在外觀上轉變最劇烈的時間。
 
 Michael Jackson變成了「紅超巨星」,光度與體積遠遠超越一般恆星。
 
 即使耀眼,還是得面對衰弱的可能之時,這是星體演化的必然歷程。
 
 惟有《Bad》裡的Michael Jackson,才是意氣風發的極致王者,《Bad》的每一首歌,在媒體不甚現時發達的彼時,反覆透過極大化的音樂平台,散布到世界每個角落。
 
 Michael Jackson的黑白皮膚問題,本質上又是另外一個隱喻。
 
 別管它是病變或手術,10年黑白時期的Michael Jackson,活在黑人與白人世界溝通不良、適應不良的「惡性蛻變」之中,無法自拔。
 
 一個不黑不白、又黑又白的Michael Jackson,在《Bad》之後的作品,盡是強弩之末。
 
 
---
 
 
 當人們都浸淫在懷念亡者的套式回顧之中,經由一抹「太陽風」,我們只需抬頭觀看,Michael Jackson的「黑」影就是那道美麗的極光。
 
 
---
 
 
 還記得Michael Jackson的一支經典MV〈Remember the Time〉吧:
 

 
 這找來大堆頭的MV,歌曲出自於《Dangerous》專輯。「未來」的Michael Jackson,在《Bad》之後的兩張專輯都找了R&B界的黑人為其織就,其中以Teddy Riley這位「King of New Jack Swing」,其與「The King of Pop」的Michael Jackson合作,稱得上是最突出的。
 
 黑樂打滾多年始有成的Teddy Riley,將「New Jack Swing」這100%純黑曲風,串成黑樂史上不可或缺的「時代鍊」。也幸好還有Teddy Riley,讓Michael Jackson不至於從《Bad》的頂峰瞬間頹圮而下。
 
 Teddy Riley是「未來」Michael Jackson的「The Answer」。
 
 《Dangerous》有將近一半的歌曲是兩人的結晶,http://allmusic.com/cg/amg.dll?p=amg&sql=10:j9foxq95ld6e,Michael Jackson於21世紀同時也是最後一張專輯《Invincible》,同樣找了Teddy Riley來寫曲製作,但這張專輯已經是大雜匯形式,比起過去任何一張專輯都像是雜亂無章的普通專輯,這也宣告了Michael Jackson成為過去的名詞。
 
 
---
 
 
 話說回來,本篇的主旨在於:「Teddy Riley輸了自己血給Michael Jackson,讓Michael Jackson多活了幾年。」
 
 假如沒有Teddy Riley,Michael Jackson會更迅速凋零。
 
 2009年6月的晨間,一則死亡通知,喚回了埋藏了10幾年,Teddy Riley對Michael Jackson的「記憶斷片」。
 
  「Remember the Time。」
 
 The man behind 'Dangerous' (from CNN)

 Music producer Teddy Riley talks to CNN's Don Lemon about working with Michael Jackson on the "Dangerous" album

 

 看不到請直接連至以下:http://www.cnn.com/video/#/video/us/2009/06/27/intv.lemon.teddy.riley.cnn
 
 
---
 
 
 Teddy Riley的情緒讓我難過了,在業界,再也沒有誰的陳述比Teddy Riley更具說服力,墨鏡底下的字句沉重無比,我完全能夠體會他對於失去Michael Jackson的那種特殊感覺。
 
 由於Teddy Riley與Michael Jackson的這層關係看似無關緊要,因而在台灣的新聞價值是零,希望大家可以仔細看完這段訪談,並感受Michael Jackson的死,除卻新聞價值之後,Teddy Riley的「真人演出」可以帶給「你、我、他」什麼樣的感想呢?
 
 
---
 
 
 以下可參考:

 1. Teddy Riley
  http://en.wikipedia.org/wiki/Teddy_Riley_(producer)
 2. 《Dangerous》
  http://en.wikipedia.org/wiki/Dangerous_(album)
 3. 〈Remember the Time〉
  http://en.wikipedia.org/wiki/Remember_the_Time
 4. 〈Remember the Time〉的另一個推手Bernard Belle
  http://www.njs4ever.net/bbelle.html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