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愈來愈複雜,世道也隨之紛亂。
關於José James,Wikipedia分類在Jazz、Hip Hop、Neo Soul項下,Discogs分類在Soul-Jazz、Jazz、Funk/Soul、Fusion、Future Jazz、Downtempo項下,CD Universe分類在Rock/Pop、Jazz、R&B、Contemporary R&B、Electronica、Rock、Soul/R&B項下,Allmusic分類在R&B、Electronic、Alternative R&B、Contemporary Jazz、Neo-Soul、Vocal Jazz、Contemporary R&B、Soul、Clubjazz項下,iTunes分類在R&B/Soul、Neo-Soul、Vocal、Vocal Jazz、Jazz、Contemporary Jazz、Contemporary R&B、Rock項下。
所以,我們只好簡單形容:José James是個作音樂的、唱Jazz的,提供懽愉給買音樂和聽音樂的你。
2008年至2013年,José James滿密集的發表四張錄音專輯,音樂型態不一,如同前述的雜亂分類;然而以單張專輯而論,卻各自表達一張作品該呈現的整體概念。
《No Beginning No End》,與前三張專輯不同的地方,在於José James基於一位Jazz樂手,以跳脫Jazz型態的試煉思維,串連出七十分鐘的嶄新音樂格局。
以Neo Soul貝斯樂手Pino Palladino為首的團隊,參與三首歌曲製作。我們可以想像著,Neo Soul這般難覓唱功的偏執樂種,注入José James溫潤氣質後,多少彌補、填入近年它出現的尷尬斷層。
承接著Pino Palladino,Robert Glasper和Chris Dave以一曲〈Vanguard〉陳述Jazz如何脫胎換骨,一如2012年葛式成功以Jazz質感買下破爛不堪的R&B老招牌那樣讓人感到興奮。
Emily King這位女孩,若少了她的三首助拳歌曲(因為有現場版本,正確應該說是兩首),這張專輯可能蒼老許多。最像流行歌曲的〈Heaven on the Ground〉,詞曲充滿年輕詩意,換個時代它會是首朗朗上口的B-side精選。
最後不得不給予讚賞的是〈Tomorrow〉,扣掉與Emily King的現場bonus,它是不折不扣的頂級專輯末曲。各位注意到了嗎?〈Tomorrow〉是現代Funk/Soul大師Joseph 'Amp' Fiddler的作品。Amp Fiddler的檯面音樂產量不豐,一般人認為他就是一個Funk創作者;〈Tomorrow〉可以給予我們兩種啟示:Funk的內斂,四十年來就是如此,幾乎所有的Funk專輯,它們的慢歌氣韻總是深沉、冗長。另外,Amp Fiddler在R&B歌手Maurice J.的《Devoted》(2001年出版)中,他的名字出現在多首歌曲,著實教人驚豔,原來Funk信手拈來即是R&B(請聽Maurice J.〈So Beautiful〉:http://www.youtube.com/watch?v=2wQckLmGaA0)。爰此,〈Tomorrow〉之於《No Beginning No End》意義在於,音樂應該回到它的本身,而非引(誤)導聽者「按圖索驥」般的從死板的分類揣測音樂,即使是一張看似簡單不過的R&B專輯。「脈絡」隱藏在皮膚底下。
換個角度,《No Beginning No End》的錄製亦非一時一地,它踏經美國、英國及法國。這是現代音樂的驅勢,國界不復存在,容易來也容易去,供需兩端的專注性都不佳。
在此呼籲,音樂人不能以洗(無)腦音樂交差了事,音樂人必須發揮責任感。我們需要有人這麼作,儘管一點點也好。
No Beginning No En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